中國工程院院士郭重慶18日在2013中國滕州(全球)機床高峰論壇上表示。工業互聯網將人和機器連接起來,將為制造商和客戶帶來前所未有的數據、信息和解決方案。中國制造業的產業升級呼喚工業互聯網的到來。
郭重慶表示,IT與商業的對接演化成了新的商業模式——電子商務,方興未艾,野蠻增長;而制造業的產品和服務在數字化、智能化和互聯化上遠跟不上信息技術發展。制造業應有危機意識,加快與互聯網技術的融合是當務之急,“互聯網技術+平臺型企業”將成為未來制造業企業發展的范式。
在互聯網背景下,產品生產與價值的創造日益走向社會化和公眾參與,企業與客戶間的關系趨向平等、互動和相互影響;制造業應摒棄“閉門造車”的傳統。工業互聯網可以為制造業企業建立交流的平臺,打破買方和賣方之間的“封閉”,使買賣雙方的交易透明化,同時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。
前瞻產業研究院《2013-2017年中國互聯網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》測算,如果工業互聯網能夠像當今的消費互聯網那樣得到充分應用,從現在到2030年,工業互聯網將可能為中國經濟帶來累計3萬億美元的GDP增量。
工業互聯網的應用能夠幫助中國的航空、電力、鐵路、醫療、石油天然氣等行業實現生產率提升達1%,在未來15年將有潛力讓這些行業節省成本約240億美元。未來15年,在中國,僅在商用航空領域,節約1%的燃油就意味著節約30億美元的燃料成本;燃氣發電機組能耗降低1/%,就意味著節約價值80億美元的燃料;在鐵路運輸領域,如果效率提高1%,則意味著節約20億美元的燃料成本;產業上游的石油和天然氣勘探開發的資本利用率提高1/%,就可避免或推遲70億美元的資本支出;通過提高流程效率,醫療行業也將受益于工業互聯網,醫療效率提高1%,就意味著節約40億美元的醫療成本。
來源:前瞻網
|